×
网站栏目建设中,敬请期待
科普知识丨捏脊——宝宝的保健操
发布时间:2025-07-23 15:07:16     阅读量:63

点击会员注册成为学会会员

点击查看注册指引


宝子,我苦啊,你家儿子是个早产儿,他从小到大也没几次生病,我儿子一周岁多了,三天两头感冒跑医院,真的折磨啊!

捏脊啊,我儿子说这是背部皮肤保健操,在他小时候,我几乎天天都给他捏,抵抗力提高了,疾病想上门都困难。

这是什么独家秘方吗?

不不不,这是老祖宗的绿色智慧,让孩子不打针不吃药,也能健健康康。

要去医院吗?

不用,家里就行。

这么好,快教教我,我等不及了。

小儿捏脊技术是儿科临床较为有效的一种中医外治法,主要以捏、提等基本手法不间断地作用于脊背部肌肤,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,通过经络,穴位协同工作,从而起到调和气血、调整阴阳,通理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。常用于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、失眠及积食,感冒,发烧等症状及日常保健。《肘后备急方 治卒腹痛方》记载:“粘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,从龟尾至顶乃止。未愈更为之。”也有人说,这种小儿推拿手法,是通过捏拿脊柱部位的皮肤,促进宝宝生长发育,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。甚至有人说,捏脊是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。

操作非常简单,早上起床后或者晚上睡前,给孩子一个舒适的室温环境,让孩子趴着,背部平正,肌肉放松,家长在孩子的正后方或者侧后方,双手搓热,用大拇指和食指配合,像拉手风琴一样交替提起脊椎两侧的皮肤,循序捏拿捻动,从尾骨慢慢往上移动一直捏到脖子后面(起于长强穴终于大椎穴),重复这个动作大概3-5遍,持续时间约3-5分钟,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。整个过程中,家长用力要均匀、柔和、持久,禁用蛮力。在捏脊过程中,包括按、推、捏、提、捻等复合手法的综合动作,用力拎起皮肤称为“提法”,每捏3次提拉一下称为“捏三提一法”,每捏5次提拉一下称为“捏五提一法”,也可以单捏不提,其中“单捏不提法”刺激量较轻,“捏三提一法”最强,捏脊过程中观察孩子的面色、精神、局部皮肤等情况,随时关注孩子状态,适时调整手法和力度。。

捏脊结束后注意避风保暖,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,夏季避免风扇、空调直吹,不建议饭后1小时内或者孩子哭闹、睡着的时候。捏脊的时候可能会听到皮肤被捏起时"咯吱"的轻微响声,这是正常现象。整个过程就像给孩子的背部做"皮肤体操",通过这种温和刺激来调节身体机能。

但必须注意以下禁忌症

①当孩子脊背部皮肤有破损或者局部有感染的时候;

②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;

③有心脏病、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出血倾向;

④有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;

⑤重度营养不良、极度疲惫、元气衰竭。

捏脊不仅能改善消化不良,长期坚持还能增强抵抗力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"健康开关"。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,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,提高机体免疫功能,并整体地、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,从而防治多种疾病。

哎哎哎,等等。宝子,就脊柱两边的皮肤捏捏有这么多好处?我怎么听懵了啊。

别急,我给你科普点各路专家学者对捏脊研究的结果,你有兴趣可以找些书深入了解,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了。

捏脊主要作用于督脉和膀胱经,这两个经络在中医里非常重要。脊柱正中的督脉总督全身阳气,捏脊时刺激督脉可促进阳气生发。阳气充足则卫外功能增强,减少外邪入侵风险。脊柱两侧的膀胱经分布着肺俞、脾俞、肾俞等背俞穴,直接对应五脏六腑。通过捏脊刺激这些穴位,可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、增强肺卫抗病能力,实现脏腑协同调节。同时捏脊手法通过机械刺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,增加免疫细胞的运输效率,同时促进淋巴系统排毒功能。现代研究显示,捏脊的皮肤刺激可激活交感神经,调节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,平衡免疫球蛋白分泌,增强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。通过增强小肠吸收功能,确保免疫系统所需的蛋白质、微量元素等营养供给充足,从根源上强化体质。

这么神奇,那我现在就给他安排上!








End

供稿丨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 罗娟

图片丨来源于百度

排版丨罗星月

一审丨王芳芳

二审丨吴媛媛

终审丨梁   宜

欢迎来稿:zjszjxh@163.com


浙江省针灸学会

发布针灸行业资讯 普及中医针灸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