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会员注册成为学会会员
点击查看注册指引
2025年6月21日-6月23日,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,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、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、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、浙江省针灸学会中医针灸器械专业委员会承办的“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暨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、中医针灸器械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”在杭州成功举办。来自省内外的30余位针灸专家、200余位学者齐聚一堂,共同学习交流针灸腧穴理论的前沿知识与创新技术。
开幕式
6月22日上午,大会举行了开幕式,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喻晓春,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方剑乔,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温成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他们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,强调了腧穴研究在针灸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,呼吁与会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,深入交流、开拓创新,为针灸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。开幕式由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主任委员、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存志主持。
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喻晓春致辞
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方剑乔致辞
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温成平致辞
本次学术会议内容丰富,涵盖了腧穴理论研究、机制探索、临床应用等多个维度,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。与会专家学者通过精彩的报告和深入的交流,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,碰撞出创新思维火花,为腧穴传统理论的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向。
主旨报告环节
在主旨报告环节,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喻晓春教授以《什么是真穴位—基于临床视角谈穴位本义及其科学基础》为题,从临床实践出发,深入探讨了穴位的本质内涵与科学基础,为与会者理清了穴位研究的核心思路。
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景向红教授带来《穴位研究》主题报告,系统阐述了穴位功能的多样性及作用机制,为进一步挖掘穴位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。
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剑乔教授作题为《穴位效应的广谱性和相对特异性》的主题报告,深刻剖析了腧穴效应的特点,为精准运用腧穴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教授分享了《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》,通过系列临床研究数据,展示了针灸在治疗该疾病中的显著疗效,梳理了针灸作用的四大共性特征,为针灸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。
在腧穴机制研究论坛,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作《源自针灸临床的靶标发现科学路径:以针刺防治哮喘为例》报告,分享了从针灸临床实践中发现治疗靶标的创新思路与方法。
复旦大学柳申滨教授探讨了《针刺胃动力调控效应规律及神经基础》,揭示了针刺对胃肠功能调控的科学规律及其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。
浙江中医药大学刘伯一教授带来《电针干预痛风关节炎神经—免疫互作机制研究》,深入分析了电针在调节神经-免疫交互作用中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。
天津中医药大学房钰鑫教授介绍了《微型生物传感器研发及在针灸作用中的应用研究》,展示了新技术在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。
浙江中医药大学汪仪教授作《深部脑电刺激治疗癫痫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》报告,为理解神经调控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参考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潘彦舒分享了《中医药学术期刊助力学者提升学术影响力》,为学者们如何借助学术期刊平台推广研究成果、提升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指导。
在腧穴临床研究论坛,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带来《灸效的穴位奥秘》,深入解读了艾灸疗效与穴位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成都中医药大学赵凌教授探讨了《针刺敏化穴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》,展示了敏化穴在治疗慢性颈痛中的独特优势。
长春中医药大学王富春教授作《“药穴同功”理论与应用》报告,阐述了药物与穴位在治疗作用上的协同机制与临床应用方法。
南京中医药大学倪光夏教授分享了《内外膝眼长针多向透刺法在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运用》,介绍了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针刺方法。
重庆中医药学院唐成林教授带来《针刺与调神》,探讨了针刺在调节神志方面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。
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,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,促进了全国腧穴研究领域的学术合作,也为推动针灸学科的传承与发展、提升针灸临床疗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未来,腧穴研究将积极探索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,在学科交叉中创新发展,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,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。
End
供稿丨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 何克林
排版丨罗星月
一审丨王芳芳
二审丨吴媛媛
终审丨梁 宜
欢迎来稿:zjszjxh@163.com
浙江省针灸学会
发布针灸行业资讯 普及中医针灸知识
学术报道丨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暨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、中医针灸器械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在杭州成功召开
发布时间:2025-06-30 14:06:52 阅读量:86